据说,她自从写了这首名噪一时的诗歌后,便再也没有见到任何作品。她现在的职业,仅仅是湖北当地的一名普通中学语文教师,在教学研究上也没有什么突出成就。她名气的消逝,就像这首诗歌的题目一样:你别问这是为什么!
我国宋代大文豪王安石,在其《伤仲永》一文中记载,“神童”方仲永,小时候聪慧过人,5岁时就能“指物作诗立就”,所以“邑人甚奇之”;可是,数年之后,等生安石再见到他的时候,方仲永却已“泯然众人”。还有中国科技大学“少年班”的一些学员,也有不少类似的例子。中国科技大学从1983年起开始招收“神童班”(即“少年大学班”),十二三岁的孩子,智商都在140分、150分以上,是天才级的。可是20多年过去了,这些学生真正有大出息、出大成果的人并不多,有的甚至最后四大皆空,出家当了和尚。除了身心没有得到健康、正常的发展外,能力的狭窄、技能的单一,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。
上个世纪90年代初,我国9岁儿童创作的诗歌《你别问这是为什么》,在联合国举办的“世界儿童诗歌比赛”上,荣获了“菲利亚”金质奖章。其全文是:
妈妈给我两块蛋糕,
我悄悄地留下了一个。
你别问,这是为了什么?
爸爸给我穿上棉衣,
我一定不把它弄破。
你别问,这是为了什么?
哥哥给我一盒歌片,
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。
晚上,我把它们放在床头边,
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儿。
你别问,这是为了什么?
我要把蛋糕送她吃,
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,
在一块儿唱那最美丽的歌。
请问问安徒生爷爷——
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。
印象深刻的是,记得在大学上中文系时,一次是当代文学课,我们老师很流利地背下了这首曾经红遍大江南北、家喻户晓的诗歌。仔细分析一下,这首诗出自一名9岁的小女孩儿之手,实在令人感动而敬佩。然后,他给我们讲述了这首诗歌的作者的螺条式混合机故事:刘某,来自湖北省鄂州市;9岁时就能写出如此优秀的诗歌,当时海内外很多学者专家都预言:她今后一定是名了不起的作家。可是,现在文坛上她的名字早就销声匿迹了。据说,她自从写了这首名噪一时的诗歌后,便再也没有见到任何作品。她现在的职业,仅仅是湖北当地的一名普通中学语文教师,在教学研究上也没有什么突出成就。她名气的消逝,就像这首诗歌的题目一样:你别问这是为什么!
记得2007年5月曾经看过中央台一采访节目,说的是那段时间媒体热炒过一阵的奥运会冠军“艾冬梅卖奖牌”一事;而前两天,又曝出了“李宁小师妹也要卖奖牌”的事情。一时间,“卖奖牌”似乎成为了流行。对于退役运动员卖奖牌的事情,作为过来人的前世界女子长跑冠军王军霞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:“运动员退役后不能坐在家里等组织安排,要主动学习来充实自己。”
还有许多电视台的主持人,当红不过三五年就销声匿迹了。因为他们缺少使之提升、具有长久魅力的剪板机机制,不知道、甚至没有想过如何提高和增加技能,于是无法再有更美好的未来。